本報汕頭12月25日電(記者林潔)廣東汕頭南澳島上200多台聳立的大風車正迎風轉動,南澳±16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輸電示範工程就坐落在風車腳下的青澳灣,這是南方電網公司全力推進的世界第一個多房屋出租端柔性直流輸電示範工程。今天下午,伴隨著該工程總指揮的一聲令下,南澳島上青澳、金牛兩個換流站與汕頭澄海區的塑城換流站完成了三端投產啟動。
  據介紹,南方電網攻剋了多端柔性直流輸電控制保護這一世界難題,成商務中心為世界第一個完全掌握多端柔性直流輸電成套設備設計、試驗、調試和運行全系列核心技術的企業。落戶廣東汕頭南澳島的三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設計容量為20萬千瓦,直流電壓等級±160千伏。
  值得關註的是,南澳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所有核心設備均為國內首次研發,實現100%自主國產化,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和價格壟斷。根據初步估算燒烤,國產柔性直流輸電設備的造價不到國外同類設備價格的二分之一,國際上價格約為4億人民幣/10萬千瓦,按“十二五”期間投產300萬千瓦計算,可以節約投資60億元。
  項目具體如何運作?負責的工程師許樹楷形象地比喻道,像一個有支票貼現著多個入口(電源接入端)與多個出口(負荷供電端)的水管,要保證水管水壓穩定,則入水與出水流量要時時刻刻基本保持平衡。但由於入水量與出水量是各個端口依據各自情況而隨時變化的,如何實時平衡這種變化難度極大。而當一個入水口或出水口堵塞了,其他入口、出口如何快速調整自身的入水、出水量,甚至是入水、出水方式之間發生切換,來維持整個系統的再平衡,技術含量就更高了。
  “風能、太代償陽能發電等新能源接入電網的最大障礙就是其間歇性和不確定性,而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就像在電網接入了一個閥門和電源,可以有效地控制其上面通過的電能,隔離電網故障的擴散,而且還能根據電網需求,快速、靈活、可調地發出或者吸收一部分能量,從而優化電網的潮流分佈、增強電網穩定性、提升電網的智能化和可控性。”該工程項目技術負責人饒宏解釋說。
  目前,世界各國充分認識到柔性直流輸電在可再生能源和智能電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柔性直流輸電工程應用開始呈現快速增長。但全球已投運的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均為點對點兩端系統,尚無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投入商業運行。
  受接入技術條件限制,電網多年來一直無法承載大規模風電的接入。現有運行經驗表明,交流系統電壓波動是“棄風”的主要原因之一。
  汕頭(南澳)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高斌說:“就好比一個小水池,倒一杯水可能也會濺起水花,更不要說一場大雨了。”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卻有“化干戈為玉帛”的神功,被譽為“風電知音”,是國際上公認的風電場並網的最佳技術方案。
  在廣州、北京兩地,一個由南方電網牽頭組織,來自高校、研究機構、設計和製造企業,超過100人的產學研聯合技術攻關團隊悄無聲息地組建。攻關團隊每天工作超過15小時,歷經無數次的論證、計算、試驗,攻剋了世界第一個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的“心臟”難題——控制保護系統,形成了包括多端柔性直流工程控制保護系統研究技術等10個“世界第一”。
  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本身還具有較強的經濟性,饒宏說:“較之常規直流輸電,在容量為1萬至100萬千瓦的部分場合下,尤其是對於離岸較遠的海上風電場內部互聯來說,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可節約投資10%以上。”以2012年全國風電發電量1008億千瓦時測算,該項目技術能增加風電發電量約50至100億千瓦時。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韓英鐸坦言,“中國在國際電力行業的發展從跟跑者向領跑者轉變,這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機遇,社會對電力的需求不斷加大。無論我們的技術怎樣發展,老百姓關心的是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  (原標題:世界首個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在汕頭投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a30iaom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